我的博客情结

在在意读者和迎合读者之间,我们这些博客人该何去何从呢?不要因为一句“不迎合读者”而放松写作标准,为了更新而更新,持续产出一些无用的文字。

我的专业是法理学。记得研一的时候刚进来就上了一个学期的经典文本阅读。每两到三周读一个文本,然后要写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第一本书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当时并没有什么哲学基础,对于如此厚重而古老的哲学文本,也难以从中读出什么重大问题来。

于是就在网上搜索。现在想来,那时候也的确不成熟。如果是现在,我应该不会尝试去网络上搜索关于《理想国》这样的书籍的信息,而是会直接去找相关的二手文献、论文什么的,或者去豆瓣看书评等等。

记得当时我搜到了一个博客。这个博客的作者写了大量的有关柏拉图文本的解释和评论。我读的很入迷,几乎把所有文章都阅读了,对其中解释《蒂迈欧篇》的文章印象特别深刻。

印象中这个博客的右侧有一个日历视图,直到现在我还时不时有将日历视图挂件摆出来的冲动。

正是这段经历使我对博客产生了最初的遐想。后来许多时候,每当我想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博客,就会想起这段经历。我期待着自己的博客也能吸引那么一些个读者,哪怕只有一个,并确实会对他有用。

现实却很残酷。我写了几年的分析哲学文章,几乎没有一个读者。现在这段时间,我更是领悟到,现在几乎没有人会把博客当作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了。一部分博客忙碌于 SEO、建站、主题、主机等“内循环”,而大量博客的内容质量甚至不如 QQ 空间的。

用不着苛求互联网上的读者,就是我自己逛博客也感觉到,没有什么博客的内容真正吸引到了我。即使有一些,我也很吝啬要不要花费时间仔细阅读。

我不接受“太在意读者”的指责。“不要在意读者”现在成了博客圈的政治正确了吗?在意读者难道不是一个作者必备的素养?作为一个作者,你当然可能有许多话要说,但是你还得考虑你的读者是谁,他们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你该如何叙述才不至于要么太啰嗦要么太抽象。写作也是一种对话,好好写作与好好说话一样。在意读者就像在意正在听你说话的朋友一样,是一个对话者自然而言的情感。

也许现的问题是,既然如此在意读者,为什么不回到自媒体平台呢?我不想做过多的解释。我有些惊讶地发现,做独立博客的许多朋友都如此清醒地认识到,为什么自己要远离自媒体平台,为什么要坚守个人博客。至于我,最大的理由或许是,我不想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写作,那种写作让我觉得特别难受。

在在意读者和迎合读者之间,我们这些博客人该何去何从呢?不要因为一句“不迎合读者”而放松写作标准,为了更新而更新,持续产出一些无用的文字。

20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