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德熙《语法问答》
写作离不开对文法的掌握。
写好一篇论文,是对学者的基本要求。同样,语句通顺、符合汉语语法,语义连贯更是基本要求中的基本要求。然而,恰恰在这点上,我却翻了车。为了尽可能的弥补这一点,我开始阅读与现代汉语语法有关的教科书。其中有复旦的、还有北大老师们编著的。在b站我找到了陆俭明教授在北大退休前一学期的课程视频。后知道陆老师是朱德熙先生的弟子。我顺藤摸瓜,找到了朱德熙先生的这本书。
这本书pdf版60页左右。不长,但不容易读懂。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现代汉语语法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自觉地包括了对前辈学者的回应。因此,自觉地区分于西语语法,深入地在坚持“简明性”和“精确性”的基础上,一部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体系才是可能的。西语的词和句之间是构成关系,但汉语的词和句是实现关系。“构成”意味着词组的结构和句子的结构是一致的。但是,在汉语中,由词组形成句子时,并不是连续的过程,而是存在一种断裂,或者说,存在一种跳跃。表现在语法结构上,汉语的词性质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因此,在汉语中,动词并不一定只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与传统的句子分析相比,词组分析可以避免传统中,句子分析的许多弊端,如繁复、不精确甚至内部的理论出现冲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