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欲望”

更激进的黑格尔、非康德化的黑格尔!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欲望”
Photo by Tobias K / Unsplash

这个标题源于对《精神现象学》第四章“欲望”一节的思考。在第四章中,黑格尔提到了作为欲望的生命,主要体现为,自我意识通过否定与它对立的对象来确立自身。正如齐泽克所言,这种通过使对象消失(vernichten)的方式达到自我确信并不是一个偶然或者插曲,而是自我意识确证自身的必然的过程。我现在猜想,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应该会处理这种极端事件的作用。

Slavoj Zizek: Is Hegel dead-or are we dead in the eyes of Hegel?-A Hegelian View of Present Age

反对阿多诺、本雅明的人在反对什么?法西斯的上台是启蒙之路的偏斜还是恰恰在启蒙运动之中获得了自己最内在的动力?哈贝马斯的《现代性:一项为完成的计划》恰恰就是持有第一种看法。对斯大林主义的分析在理论上为什么保持沉默?modernity without Jews.

阿多诺对卢卡奇的批判是错位的,具体来说,这是一种“强制的和解”(enforced reconcilation)。

皮平是个哈贝马斯主义者,他试图把黑格尔康德化,把黑格尔变成启蒙运动中的一份子。Robert Brandon:康德化哈贝马斯主义的宣言人。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指责:what is missing there is a positive normative foundation。

divine violence:神圣暴力。【与之相应的是容纳强制的法权】

齐泽克认为,皮平和阿多诺很多大部头的书写得不咋地,但是一些短篇都不错。皮平的一些影评文章也不错。

Read more

《逻辑研究》笔记(II.26-32)

《逻辑研究》笔记(II.26-32)

26 节 普遍性意识的各种变异与感性直观个体意指和普遍意指 根据第六研究,个体意指与一个素朴行为有关,即与那个显现有关,在这项研究第三章第26节中被定义为展现的那些东西,是与一个设定性的或不设定的质性相联结的; 但在普遍意指的情况中,在素朴行为的基础上,或者说,在素朴展现的基础上,一个新的质性建造起来,连同它一起建造起来的是一个新的立义方式,在这 个新的立义方式中, 与普遍对象的关系得以构造出自身。 · 思想的立义和感性的立义之间的差异: 1. 逻辑表象:在逻辑学的意义上被表象的。也就是说,它是以统一思想的方式 被表象的,而且它只有以这种方式或以一种相应的“本真的”形式才能被意识到。(II.26) 2. 如果逻辑表象被进行,那么 它就会达到直观,可以企盼并获得对自身的澄清。 3. 思想的意向必须以其形式与内容所要求的方式与直观 相关联,并且必须在直观中得到充实,这样便产生出一种复合行为, 它获得清楚和明晰的优点,但它并不会取消思想,并不会用单纯的图像来取代思想。 · 代现与代表的区分: 代现 (Vergegenwärtigung) 与代表 (Repräsentation)

《逻辑研究》笔记(II.19-22)

《逻辑研究》笔记(II.19-22)

19 节 a)对一个特征因素的关注并不取消它(?)的个体性——对普遍化尝试的反驳 “抽象的注意力所突出的那个内容是具体直观对象的构造性因素,一个实项地寓居于这个具体直观对象之中的标记。” 如果把抽象等同于注意或者混淆了二者,那么,就无法区分开普遍之物的意指和个体之物的意指。差别只在于精神的目光确定了整个个体的对象还是某个属性。但属性应当是一个构成性要素的前提下,它是否必须是一个个体的个别之物?(胡塞尔认为这种设想是没有必要的。 这两个现象并非相互连生, 好像它们共同具有“同一个”作为个体-同一之物的绿一样; 毋宁说这一个事物的绿实在地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绿, 正如它们所寓居于其中的整体也相互区别一样。否则, 如何会存在那种统一的质性的构建(Konfigurationen)。 什么叫“同一的属性”、“作为杂多中同一的种类”?“那些对于个别情况来说具有意义和真理的陈述,对于种类来说则是错误的并且简直就是背谬的。” 胡塞尔区分了对种类有意义的陈述和对个体有意义的陈述。对整个客体的注意不同于对它的部分和特征的注意,它们可能是不同的行为。我们所意指和指称的不是个别之物,而是观念。胡塞尔特

《逻辑研究》笔记(II.13-15)

《逻辑研究》笔记(II.13-15)

第二研究 种类的观念统一与现代抽象理论 第3章 抽象与注意力 第 13 节 唯名论理论将抽象理解为注意力的功用 在 13 节,胡塞尔指出,穆勒的抽象理论认为,抽象是注意力的一个作用(Leistung)。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对象,甚至是普遍对象。注意力的“集中”与“丢失”是它的显著特征。注意力可以借助标记凸显对象的某个部分,同时忽略了其他部分。穆勒在反驳汉密尔顿时突出了两点:第一,普遍名称和直观对象之间的联想性联结。这种联结被胡塞尔归给了象征性意指。第二,名称通过对象的特征,对注意力习惯性集中的再造性唤起,对这些联结造成的影响。联想的进程是借助标记进行的。这些标记之间的关联借助于注意力的发生与重新唤起而得以生成和再造(标记自身具有类似于“形式指引”的功能。) 对胡塞尔来说,穆勒认为总体概念不存在,有的只是客体的复合观念。注意力与抽象能够实现部分从整体中的剥离,并借助联想实现进一步的推理。 “严格地说,我们不具有总体概念;我们只具有具体 客体的复合观念:但我们有能力仅仅只注意这个具体观念的某些部分,并且在这种唯一的关注中,我们可以使这些部分来完全地确定我们通过联想而

我用什么留住你们——祭爷爷们

我用什么留住你们——祭爷爷们

昨夜京城狂风雨骤, 仿佛西北漫天的黄沙袭裹而来。 我知道, 你躺在灵堂里, 淅沥沥的雨浇不透, 你被反复折磨的病痛。 那年, 你的父亲死了。 初秋的雾气, 弥漫尽阵阵山峦, 泥水爬满了我的鞋, 雾水打湿了手中的竹竿。 后来, 我的爷爷死了, 深秋的高原, 开满了家乡独有的黄菊花, 没能抬棺送葬, 也没哭。 我知道, 先祖们的血液流淌在我身上, 大地的根系包裹着我, 不增不减。 那块生我养我, 葬我先祖的土地, 永远是我的生地。 二零二五年闰六月二十八日 大 兴